旗尾山為玉山山脈尾稜,南倚美濃平原,西鄰旗山溪,被評選為高雄縣十大名山,小百岳編號072,標高318公尺,山頂有旗尾山祠一座,基石為水資局三等三角點。旗尾山東北稜2.25K處另有座標高390公尺的人頭山,擁有三等基點。
此次的旗尾山行花了相當多的時間找路,原因是外地人路況不熟,太依賴導航,此次共開了二台導航器,輸入地點「旗尾山」,想說應該萬無一失。結果手機的「導航王」導航到一處墓地,再依另一個papago導航,則導至「靈山」。這時再以「導航王」輸入「旗尾橋」總算在旗尾橋旁找到113-2線,(註:2016年底再度前往已改名為旗山橋,113-2改為高147線),直行沒注意看路邊,只發現「旗尾山第三登山口」牌子,又續往前行許久,發現不對,又回頭問路人,才發現「旗尾山第三登山口」就是我們要登的941階梯,而「旗尾山第一登山口」其實就在離旗尾橋不遠。原本以為登山口是「三、二、一排列」,原來是「一、二、三」排列,果然是事先功課做不夠。
所以前往旗尾山正確的走法,如果用導航請定位「旗尾橋」,再轉入113-2線(竹竂巷),(註:2016年底再度前往已改名為旗山橋,113-2改為高147線),直行可發現三處登山口。如果沒導航,就走高速公路由國道10號下,直行「旗屏一路」,再直行到底就遇到「台28線」延平二路,路口有往「旗尾國小」標誌,這時候要「左轉」往旗尾國小的方向,走台28線直行過「旗尾國小」不遠,即可發現一座斜張橋「旗尾橋」,不過橋即右轉113-2線(竹寮巷),直行可發現三處登山口。
此次登旗尾山來回含休息、拍照共花費一小時。
接下來前往高雄大崗山又是迷路的開始,也是二台導航定位「大崗山風景區」,結果開車由風景區往上爬,並無法到達最高處的「三角公園」,最遠只能過「超峰寺」到達「生態公園」,還要走一小段。由於天生偷懶,所以又開車下山。查詢網路才發現,大崗風景區地圖裏面的「稜線公路」,是要由「田竂分駐所」旁上行的。這時候又用「導航」定位「田竂分駐所」,繞了一大圈,到大崗山後方的稜線公路上行。
依papago導航至靈山。
後來才發現從靈山也可以爬到旗尾山。
2016年底再度前往旗尾山,旗尾橋已改名旗山橋,過橋即旗山市區,右轉高147線,即可看到旗尾山登山口。
113-2線竹竂巷直行,只發現這個明顯的登山口,就是旗尾山第三登山口。
路邊停車位置不大,有劃機車停車位,汽車則要停在路旁土地上。
停好車開始上登。
第三登山口明顯標誌。
開始就是陡的水泥路。
路邊風景。
走陡水泥路也是會累。
到一處休息平台。
原來這裏才是第三登山口起點。
從這裏起算,要走941階。
剛開始階梯落差不大,還算不難走。
陡楷梯就得慢慢走了。
聽說愈往上,階梯落差就變大了。
後來才在網路上發現,這棵奇樹,好像是往第二、第一登山口的叉路。
總算到頂了。
地上有941字樣。
三角點。
實在看不清寫什麼。
旗尾山祠後方,聽說可以走到靈山。照理過靈山,還可以走到人頭山。(後查詢網路有人說靈山就是人頭山)
不知寫些什麼。
陡坡原路下山。
回到停車處。
回頭往旗尾橋方向走,果然在路邊發現不顯眼的「第二登山口」。
又前行,在接近旗尾橋的地方,發現「地景橋」。
「地景橋」,聽說是給行人走的,但被封住沒開放。
地景橋對面的這個看板,就是第一登山口,還真不顯眼。
依導航抵達「大崗山風景區」。
人多很熱鬧。
路邊有登山導覽,正常的登山路線,就是由這裏起登,至「三角公園」。
登山口。
看樣子就知道是個好走的登山路線。但是我們並沒有打算要爬。
開車到山頂發現沒路後,又開下車,又仔細看了這個地圖,依地圖上顯示,稜線公路是要走高37線,繞到山的正後方上行。我們查詢網路後,直接用導航定位「田寮分駐所」,果然就在田竂分駐所附近發現往「大崗山」指標,右轉「田竂分駐所」後,馬上又要右轉往「稜線公路」上行,依「雷達景觀土雞城」方向前進,先過了一個軍營圍牆邊,又發現一個叉路,左邊是往「雷達景觀土雞城」,這時候右轉往山上走。
不遠即發現路邊有一個像公園的地方,果然就是「三角公園」,車停路邊。
問題是不知三角點在那,附近四處走走。
果然就在馬路邊發現這個標誌。
裏面一堆草。還好有發現一個布條,不然還以為真的沒路。
路徑都被草蓋住了。
遠處似乎有布條。
果然就在離馬路30公尺左右,發現三角點。
聽說正式的三角點是在軍營裏,後來以「崗山營山」三角點,取代大崗山三角點。
路邊不顯眼的入口。
三角點入口,就在稜線公路,還沒到「三角公園」的路邊。大崗山登山步道,就是走這條水泥路,到「稜線公路」柏油路,再走到「三角公園」。所以三角點就在水泥路和柏油路的交叉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