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在找工作之餘…當然也要到郊外走走散心
剛好聯絡上在埔里工作的友人,搬新住處,想去看看聊聊,順便到埔里附近走走。
上網查了一下,好像有個武界部落,就在埔里旁邊,有「雲的故鄉」的美稱,而且網上po的照片都很美,於是早上九點自台中出發前往埔里,由於趕集合時間,所以到埔里的中途沒有多拍照,一路到了埔里。
埔里市區分 隔島上,種有好多的粉紅色花
怕山上沒東西吃,先在埔里吃好早餐兼午餐。
據友人說當地人推薦的爌肉飯,就在大馬路邊,生意很好,進去看看。
友人點的爌肉飯,他覺得很小碗,堅持要在旁邊放支鉛筆當比例尺,虧他想得出來。
我要減肥所以點排骨飯,至於好不好吃嘛…我說,還是懷念上次吃的奮起湖鐵路便當。
吃完飯,由市區中正路往郊區一直走,就可以到投71線。沿途大部份都是像這種
柏油路。
比較爛的路,像是這種,其實還好。
好像是去年有颱風造成的,還是每年的颱風都有影響?
友人問我要不要拍那根倒下去的電線桿。
不久就看到一個很筆直的山洞,山洞叫什麼名字看不清楚,聽說這個山洞有九百九十九公尺。
過了山洞後往回拍,山洞裏面可以看見泥土淹過的痕跡,而且旁邊的泥土的高度,幾乎快蓋過山洞,
下次下雨沒有土石流才怪。
過山洞後左邊的河谷,前面就是武界部落,正式的地名是「法治村」。這種風景好像在其他地方也有看過,一時想不起來。
到了村落,聽說村裏的道路很小,我們就一直走往河邊。
村旁就是一條大河,應該是濁水溪。
溪旁有警告標示,現在冬天應該不會放水吧。
溪旁的路線圖,被太陽照得褪色,勉強還看得到。
過橋後一直走,會有個幾鄰的綠色路標,左右都有,我們把車子開往左要到水壩。
最後一段路很小,只能一輛車通過,開到底竟然寫著「台電宿舍」然後有個白鐵門關著。只好直直倒車出來。台電那邊旁邊還有一條小路,在網路上查過是往水壩…不過沒地方停車,你一停別人就不用過了。二條路中間是一戶人家,好像寫什麼停車五十元。
我就決定先往後開…回到大馬路邊,往綠色路標的另一邊走。
另一邊一直開,這種路也不好停車,我們決定把車停在比較寬的地方,下來用走的。
這種可以會車的地方比較寬。
一直走是條死路,有鐵門關著,旁邊有個隧道,也關著,寫什麼在試水不開放。
路的盡頭就有條引水道的建築。
往河谷下看。
引水道旁有一些壁畫。
依照我的直覺,有名的「武界一線天」風景,在網路上看的要走河道,應該是從引水道下面走過去…
我們決定往回走,走河邊。
禮拜六的下午一點,竟然都沒有遊客,這真是有名的景點嗎,我們往河邊走去。
河邊的砂很特別,它是由很小的頁岩組成的,小小一片一片,它是會反光、鐵灰色的小石。
中午的太陽好大,「雲的故鄉」在那裏。
往引水道下方走,有車胎的痕跡,應該是沒走錯方向。
走到盡頭就是河了,河很寬,水看起來不深,但是黑色的水流。
往上一點拍,這種岩壁有點風格。
由於水很寬,又是黑色,水看起來有點急。友人的意思是不太想渡河。
也不確定,渡河往下走之後,要走多久,到底有什麼風景,於是決定往回走。
本來我提議不走河道,就往回走到水壩、和思源吊橋,但是友人覺得大太陽下這樣走太遠。
後來商量後決定打道回府。
回去前經過村子看看,村的盡頭有個武界橋。
後記:
回來之後,又上網查了一下別人去的介紹,確定武界一線天就是往引水道下方走,要一直走到另一條河交會地方,再往那條河上游走一點點就就到了,根據路線圖,那條是清水溪。
所以如果要去,最好看看要準備什麼渡河工具,四輪驅動車嗎?還是單人拿木棍渡河。
水壩還是建議,用走的過去,就不用停在路很小的地方。
所謂「雲的故鄉」的雲海風景,據說是一大早,在往武界的舊路上拍的,我們在來的路上是有看到一條舊路,那條路應該很高很陡,而且長久沒走路況不太好,有興趣的可以準備好交通工具,到舊路那邊看看。